前几日裴洛西访台、中国後续的军事行动引起全球关注,就连 Y Combinator 创办人 Paul Graham 都对台湾如何突破海上封锁提出建言。然而,一则推文也让台湾高度仰赖的海底电缆蕴藏的安全隐忧见了光。
海底电缆又被称作是「全球资讯高速高路」,承载了超过 95% 的国际数据,与卫星相比,海底电缆提供了更高容量、更具成本效益以及更加可靠的连接性。全球资讯流通,都靠着这 400 多根、覆盖了 130 万公里的海底电缆。
不仅如此,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(CSIS)研究员科林·沃尔(Colin Wall)在一篇 2021 年 6 月的文章中指出,光在金融领域,海底电缆每天就承载着超过 10 兆美元的金融转帐,在云端服务、5G 以及其他数据需求不断推进下,全世界对频宽的需求将在不久的未来,达到每 2 年翻一倍的成长速度。
海底电缆具极高战略价值,现实却是难以加以保护
海底电缆的规划、生产、部署、维护几乎掌握在私人企业手上,目前四大供应商分别是 Alcatel Submarine Networks(法国)、SubCom(美国)、NEC(日本)和後起之秀的华为海洋(中国),其市占率已逐步上升至 10%。
其他像是 Google、Amazon、微软、Facebook 等科技公司也在加大其在海底电缆的投资。
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(NATO)早在 2019 年就提到了海底电缆的战略价值,该组织秘书长更在近年强调,必须要加强监测和保护海底电缆这一关键基础设施。然而可惜的是,至今盟国之间并没有类似的集体行动出现。
海底电缆可能被切断或被窃听
海底电缆除了会面临水下地震、商业捕鱼、航运造成的物理破坏,带有恶意威胁性质的破坏也可能造成电缆被切断或窃听。科林·沃尔在文章中即点名,这类威胁可能来自俄罗斯、中国等国家。
切断海底电缆在冲突初期可以直接切断军事或政府通信、使特定人士直接无法使用网路,或出於地缘政治目的,恶意重创竞争国家之经济。
至於比单纯使用潜艇或水面舰艇破坏电缆,更困难的则是使用海底电缆来记录、复制以及窃听数据,并用於间谍活动。最後一种威胁则是网路攻击,透过侵入私人公司用来管理数据流量的系统,藉此破坏数据流(data flows)或在获得管理权限後,窃取或销毁敏感数据。
事实上早在 2020 年 8 月,美国国务卿蓬佩奥(Mike Pompeo)即宣布了乾净网路(Clean Network)计画,欲剔除网路中所有中国因素,为的就是确保从电信运营商、应用程式、应用程式商店、云端系统,一直到海底电缆,美国数据都不受到中共监控。
同年 8 月底,矽谷巨头 Google、Facebook 都放弃了一项连结美国与香港的跨太平洋海底电缆建设计画,选择了台湾。
♦ 延伸阅读:【新·海底护国神山】一张地图摸透全球海底电缆:台湾变成 Google、 脸书的指定连结点
虽然在本次俄乌战争中,乌克兰已完美示范万一国家遭到断网时,如何完美以「卫星网路」来解救断网危机。
但此次战事中科技精锐尽出——包括组建可以阻断 DDoS 攻击的 30 万跨国 IT 军团、发展 NFT 记录战争真相或以加密货币募集捐款——的乌克兰,实则花了足足 2 年来打造一国的数位科技韧性体质。
反观台湾,此次裴洛西来台,中国实施「类封锁」之下,我们预先准备了什麽?事实是,从小 7 到台铁,甚至到外交部、总统府官网都被骇或遭到攻击。
资安检测品牌 Cymetrics 商务开发总监方亨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,以总统府网站为例,遭受 200 倍流量的攻击「并不算大量」,一般较严重的可能上千上万倍都有,此次花费 20 分钟才恢复正常,「速度算慢」。
裴洛西访台,暴露台湾对基础设施的资安管理毫无准备,这三天的「类封锁」之後,我们能学习到什麽?
流线传媒社长戴季全在脸书上发文指出,政府现正在与低轨卫星通讯商洽商,他提醒 NCC、行政院长与总统,应用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做政策思考,而非一般民生消费电信使用的角度来和国际低轨通讯商洽谈,在正确的前提下,尽快发展台湾的低轨卫星通讯网路。
(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转载,首图来源:Submarine Cable Map)